我市2023年41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 全年共投入資金46.7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28.71% 1月17日,冬日的暖陽灑滿三明大地,麒麟山公園、東江濱公園吸引了許多市民休閑健身。作為“老去處”的兩處公園,通過改造提升,真正成為“好去處”。這是2023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一個生動縮影。 2023年,市委、市政府扎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圍繞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生態環保、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實施41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年共投入資金46.7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128.71%,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 一年來,各主辦單位切實履行牽頭辦理的責任,全過程協調跟蹤督促項目建設,力促項目快建設、早見效;各協辦單位認真履行會辦責任、密切協作,共同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不斷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年新增學位6410個,完成2324間中小學近視防控教室照明改造,實施公辦幼兒園建設項目19個,組織280人次特級教師和省、市級名師名校長深入各縣(市、區)鄉鎮及以下學校、城區薄弱校、新建學校等開展送培送教。 在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方面,2023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府補助標準提高5元,為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32657劑,3家三級醫院建設164張ICU床位、9家縣級定點醫院建成127張綜合ICU床位,累計下派1701人次高年資中級以上職稱醫師下基層服務,在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25臺,完成540個普惠托位建設任務,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建設項目投入使用,市第二醫院(永安總醫院)建設項目已完成驗收。 在就業創業上,新增城鎮就業1150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15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300人,5個創業創新項目獲省級資助,共評選出市縣級優秀創業創新項目136個;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11438人次。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應有的保障。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調標工作,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11925人,累計探訪71303人次;探訪關愛生活存在困難的兒童20705人次。 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完成清流縣龍津鎮無障礙設施樣板街道、大田縣均溪鎮無障礙樣板街道等2個無障礙樣板街道項目,完成30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任務,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81.13公里,459套棚改項目已全部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已開工3.86萬戶,完成燃氣管道更新改造108公里,30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完成整治和改善提升9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任務,完成建設水廠12個,鋪設供水管網110公里,新建5G基站1343個。 在加強環境整治提升方面,完成新擴改建生活垃圾分類屋(亭)202座,全市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85萬畝,全市完成安全生態水系治理河長30.81公里。 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擺在第一位。全市共開展食品安全執法檢查14603次,實施市區防洪排澇能力提升項目,完成全市31823戶低收入群體居住場所消防安全改造,建設與改造農村公路337.6公里,完成整治重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61處,完成12個應急保障類項目、12個救援力量建設類項目、12個直升機起降點項目、12個安全文化示范園、12個安全技能提升項目、12個聯播聯控系統建設任務,新建和升級改造視頻監控設備3632臺。 (全媒體記者 劉巖松)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