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民意傳民聲 獻良策謀發展 1月23日下午和24日下午,參加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我市省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分別在所在界別討論省政府工作報告。宋志強、黃冠華、林菁、陳欣、黃月珍、賴錦隆等委員參加討論。 分組討論現場,委員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意識,認真討論,氣氛熱烈。大家一致認為,省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客觀全面、實事求是、亮點突出,謀劃安排新一年工作目標明確、措施有力、愿景美好,彰顯了高度的政治站位,體現了強烈的實干擔當,展現了濃厚的福建味道,凸顯了深厚的為民情懷,是一份務實干事、執政為民、鼓舞干勁的好報告。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持續擦亮福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宋志強委員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探索建設“閩江流域綠色經濟發展帶”,通過建立閩江流域一體化發展領導機制、激活閩江流域區域發展新動能、加強閩江流域生態環境共建共治等舉措,推動閩江流域跨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開辟新載體、搭建新平臺。 華僑農場是凝聚僑胞力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黃冠華委員建議,適時修訂《福建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將6個困難華僑農場納入我省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實施范疇,支持困難華僑農場優先申報鄉村振興扶持項目。同時,重視華僑農場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利用,加大對涉僑文化展館建設的幫扶力度。 福建依山傍海,擁有發展山水戶外運動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林菁委員建議,發揮省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因地制宜建設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戶外露營等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滿足更高需求的自駕營地、船艇碼頭、戶外山地和航空飛行營地等設施建設。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 曹思洲委員建議,在南平、三明、龍巖地區,認定一批省級制種大縣,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劃定制種優勢區,優先支持基本農田改造、修建水利設施,支持村集體土地流轉,建設種子烘干清選區域服務站;加強種子生產管理,制定實施細則,為種子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背景下,靠單個企業難以推動全行業供應鏈的建設。”郭凌歡委員說。她建議,選擇龍頭核心企業,以點帶面,逐步擴大供應鏈覆蓋范圍,實現產業數據、技術、信息、金融等全方位協同發展。實施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建設一批成果轉化、技術標準、市場推廣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型升級。 討論中,委員們紛紛表示,將緊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更加自覺地扛起政治責任,結合政協工作實際,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切實發揮好政協委員作用,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氣神,為新福建建設凝聚強大合力。 期間,委員們還繼續審議了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全媒體記者 劉巖松 通訊員 張上武)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