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隊員正在檢查救援裝備。 自掏腰包買裝備,救援時的車費、住宿費均需自籌,水域救援、山野搜救、防汛搶險……在大大小小的救援現(xiàn)場,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熱心公益,以自身專長,在事故處置中發(fā)揮著特別的作用。 這是一支由退役軍人、社會工作志愿者組成的社會救援團隊。它,就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火箭救援隊。 隨時可奔赴 4月1日,走進建寧縣火箭救援隊的辦公場所,不大的空間內擺放著救援裝備等,隊長陳雁正和隊員一起檢查救援裝備。“想要最安全、最快速地完成救援行動,這些‘大家伙’們,就必須隨時保持在最好的狀態(tài)。”陳雁說。 這位80后是一名退役軍人,加入建寧縣火箭救援隊,他籌劃已久。幾年前,他便注意到火箭救援隊這個社會救援團隊,心馳神往。 直到2023年,得知建寧的火箭救援隊正在籌建,興奮的他立即聯(lián)系到三明市火箭救援隊總隊長洪霞,最終成了建寧縣火箭救援隊隊長。 與陳雁一樣,教導員陳日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多年來一直堅持做公益事業(yè),火箭救援隊成立之初,他便加入其中。 翻開記錄本,一項項數(shù)據,書寫了建寧縣火箭救援隊的公益成就,記錄著一個個暖人的故事。 2023年10月25日9時,接到群眾求助,萬安橋附近有人跳河,隊員們迅速抵達現(xiàn)場施救。 2023年12月4日下午,接到求助:3日晚,一名孩子走失至今未回家。隊員們火速集結,與當?shù)嘏沙鏊?lián)動,通過查找監(jiān)控,鎖定大致位置,22時左右平安將孩子找回。“孩子走失我們一家都急壞了,幸好你們幫忙找回來。”家屬緊緊握住隊員的手說。 “只要接到求助信息,立即準備救援方案,救援結束后又各自回歸平常生活中。”陳雁說。為了完成救援,隊員們一次次沖鋒在最危險的地方,有時通宵達旦。 用專業(yè)去踐行 建寧縣火箭救援隊成立之初,可謂“一窮二白”,設備、技術、人員都是難題。購買專業(yè)設備、租倉庫儲存物資這些都需要花費,救援時的車費、住宿費均需自籌,幾個月下來,隊員們在救援方面有的已經倒貼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剛開始時我們連個像樣的辦公場所都沒有,參加救援行動,設備還是借的。”陳雁說。 在隊伍里,劉華榮是當之無愧的技術顧問。操舟訓練、激流水域救援培訓,只要是對救援工作有利的,他都會主動請纓自費去參加,回來后再將所學一一傳授給大家,動員大家一起去學習更多的專業(yè)技能。 “救援隊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訓練、最大限度地模擬真實、復雜的警情,才能起到應急救援的‘尖刀和拳頭’作用。”陳雁說。 “能在危急時刻幫助他人,甚至挽救他們的生命,這份成就感,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陳雁說。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寧柳云文/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