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娃向往山外的世界 1968年,15歲在家務農的連占八,恰好遇到部隊招兵。雖然年紀小,知道父母舍不得自己遠離家鄉,便偷偷報了名,在部隊招兵干部前忙前忙后,幫忙招呼人員、維持秩序、整理表格、給干部帶路做家訪……一切看上去似乎很順利。可體檢報告一出來,身高不足1米6的他擔心自己的不足無法當兵,每天更加勤快地搶著干活,得到了招兵干部的認可,決定破例讓他到部隊去。 正是那年,連占八從小山村來到駐扎在廈門的部隊,投身到火熱的軍營中。站軍姿、踢正步、跑操、練拳、做內務……憑著農村孩子特有的吃苦耐勞精神,加上勤學好問,很快在同年兵中脫穎而出。1969年,連占八下連隊當了通訊員。 一心想干事,想當好兵的人,就沒有做不好的工作。下連隊第一年的4月,連占八加入了共青團,12月份入黨。1970年,團長、政委到連隊檢查衛生,看到整潔的連隊營房,窗明幾凈的食堂,十分滿意,一紙調令把負責全連衛生工作的連占八調到了團部衛生隊。 在團部衛生隊,連占八負責全團病號灶飲食管理。三年里,他盡心盡責,把飲食管理得有聲有色,受到好評。星光不負趕路人。衛生隊隊長把一切看在眼里,召開了黨組織會議,推薦他到團部當干事,提干。后因母親體弱多病,家中沒有勞動力,連占八只好寫了申請退伍回鄉。 連占八光榮在黨五十年時留影。 在電影世界里飛翔 1973年,連占八回到家鄉。5年軍旅生涯,特別是在團部衛生隊當管理員的經歷,讓他在生產隊成了生產業務骨干。第二年,因為聰明能干,連占八又被萬湖大隊選聘為會計,成了脫產干部。1976年,表現突出的連占八,得到了組織的認可,推薦他去福州工農兵大學學習。誰知陰差陽錯,他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當了一名電影放映員。 在大田電影公司參加崗前培訓學習的100天,連占八依然保持著部隊養成的好作風,不懂就問,不會就練,檢查、修復拷貝斷損,加快換片速度、調整鏡頭焦距、快掛影布……結業時,他的成績在全縣33名集訓學員中排名第一。 太華公社有24個大隊,上百個生產隊,大隊每月放映1次電影,生產隊每年1次。每次都要走路去,遠的地方要走上半天,晚上要在大隊部過夜,第二天再走到下一個地方。小生產隊路程遠,住宿差,只能寄宿在社員家里,房子又小又破,被子臟臭,還有跳蚤和虱子,一晚上都難熬,遇上極端天氣,就更糟糕了。1978年,連占八到安山小隊放電影,天降大雪,第二天大雪封山,路上全是積雪壓倒的大樹,根本無法下山。在山上困了3天3夜的連占八牽掛家中母親和妻子,蹚著雪出山,走了5個多小時才到家。 一個月一趟,一年一次,放電影對大隊和生產隊來說很難得,社員們和過節一樣熱鬧,甚至殺雞殺鴨,打米粿、打糍粑來招待放映員,這更增加了連占八對這份職業的認可。《苦菜花》《地道戰》《冰山上的來客》《保衛薩拉熱窩》……李向陽、潘冬子、董存瑞、黃繼光……電影字幕、片名題寫、聲樂、光線、劇情、人物形象,都在不斷地放映過程中潛移默化,滋養著他的精神世界,開闊著他的胸襟與氣度。 在抄寫電影海報與劇情介紹時,連占八還愛上了書法,他用樹枝代筆在地上練習寫字,寫了擦,擦了寫,反復練習,認真臨摹,經常寫到深夜。堅持多年,如今,連占八的毛筆字已有模有樣。 闖出一片新天地 在部隊歷練五年,增長了連占八的見識與膽量。1981年,他找村里承包萬湖水庫,之后又做起了木材生意,很快就成了當時全村少有的萬元戶。 1992年,連占八看到鄉里太華鄉礦山多,沒有煉鐵廠,便籌集了8萬元,創建了全鄉第一個小型煉鐵廠,1993年開始生產。剛開始,不是燒不出鐵,就是結爐,為了保生產,他經常幾天幾夜不休息,待在車間里刻苦鉆研。后來,他以每個月5000元高薪從龍巖聘請工程師,到廠里指導技術要領,終于解決了大難題,生鐵銷售到閩南一帶。 1996年,連占八又獨資創建了煉鐵廠,成了鄉村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們共同行走在奮斗的道路上。 “退役只是戰場的轉移,真正的軍人,即使脫下軍裝,依然保持著軍人的信念和本色,一顆紅心永不變。”連占八經常這么說,始終保持著黨員沖鋒在前的干勁,用身體力行向大家證明:只要堅守信仰,在農村也有廣闊舞臺。(來源:三明日報 陳培潑 蘇 鈺 文/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