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三明供電公司完善三明南部電網網架 東南網7月4日訊(通訊員 陳菲 周長其)近期,隨著220千伏桃增Ⅰ路、桃增Ⅱ路、桃增Ⅲ路等線路順利試運行24小時,標志著三明南部片區以桃源500千伏變電站為電源核心的220千伏網架完善成功,為改善三明南部片區電源網架,服務永安、明溪、清流、寧化四縣(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電源保障。 據悉,永安500千伏桃源變配套220千伏線路工程設計較為復雜,受線路走廊受限影響,實施極為困難,需要依序啟動9條線路,除線路開斷、光纜更換等常規作業外,更涉及線路走廊置換等復雜施工作業。國網三明供電公司從可研階段設計源頭開始,就組織設計單位會同施工咨詢人員深度實施“先簽后建”;開工前組織施工單位提前現場勘查,反復修改、完善實施方案。 在工程實施期間,還面臨臺風、強降雨等自然災害,高溫高濕環境等難題。 “面對這些困難,建設專業的同事們都以釘釘子精神扎根現場,與施工作業人員‘同進同出’,加強現場安全管控、及時優化作業流程、反復糾偏現場進度、加強溝通協調等措施。”業主項目經理周長其自述放棄“五一”“端午”等假期和周末,在44天的工期中多次攻堅克難,保證了工程各階段的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此外,該工程建設始終秉承“綠色建造與機械化施工相融并進”的綠色建造理念,大范圍采用灌注樁基礎、旋挖鉆機基礎、流動式起重機組立塔、無人機導引繩展放等機械化施工手段。特別是流動式起重機組立塔、無人機導引繩展放應用率更是首次實現100%,同時,該工程從施工伊始即狠抓環水保建設,落實“一塔一圖”設計,減小電力施工對周邊環境擾動;覆蓋苫布、應用“三聯養分自循環增效植被修復”等綠電技術,在有效降低施工風險、提高建設效率的同時,探索出一條符合三明電網“綠電建造”的道路。 工程建設過程中還首次在架線前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激光掃描等先進技術進行通道建模,提前測算線路走廊情況并介入線路走廊林木障礙青賠協調、采伐證辦理等,以智能化手段縮短檢修施工時長,提高建設效率。 下階段,國網三明供電公司將不斷推動電網建設和優化升級,為構建安全、高效、智能的現代電網體系貢獻更多力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電力支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