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陳莉莉)7月15日至16日,全國和省內紅色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到永安調研,深入一線考察了解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永安留下的光輝足跡。 時間回撥到1934年7月6日,由紅七軍團改編的北上抗日先遣隊離開江西瑞金,經福建長汀、連城等地,一路來到永安小陶、洪田、西洋、青水等地,并揮師北上,赴浙贛皖邊區執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務,配合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宣傳我黨抗日主張,推動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由此拉開了中央紅軍主力長征的序幕。 這期間,北上抗日先遣隊于7月15日到達永安小陶,與紅九軍團集結會師,同一天,中革軍委發布了《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隊發表了《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告農民書》等宣言、文告。由此,永安成為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集結出發地。 穿越90年的時光,永安至今保留了北上抗日先遣隊當年書寫的不少紅軍標語以及駐扎過的不少紅色遺址,是一處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圣地。在位于小陶鎮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公園,專家學者們通過展廳陳列、實物還原、沙盤演練、仿真環境模擬、聲光電技術等,沉浸式了解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革命歷程。在位于洪田鎮的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專家學者們參觀了解了紅軍在永安留存的大量紅軍標語。 在調研中,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張樹軍表示,北上抗日先遣隊在90年前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牽制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成為掩護中央蘇區主力紅軍突圍轉移的重要力量,宣傳了黨的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張,起到了革命宣傳隊和播種機的作用,為福建抗戰作了表率,為永安抗戰文化運動興起奠定了基礎。 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華南師范大學特聘研究員蔣建農認為,北上抗日宣言的發布,鮮明地表達了紅軍抗日的主張,紅軍高舉北上抗日的旗幟,就此邁出了實質的一步。北上抗日先遣隊承擔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的初心。 永安市將繼續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紅色文化轉化為強大精神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懈奮斗。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