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7日訊 炎炎夏日,三明學院80余名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齊聚三明寧化,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在學習實踐中強根固本,積極探索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正確的“打開方式”,奮力寫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時代答卷。 用好行讀課堂,讓思政教育“靜態”融合“動態” 今年是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培訓班選址寧化,以沉浸式學習實踐引領全體學員深耕紅色沃土,厚植思政根基。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錚錚誓言響徹寧化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展館。學員們懷著誠摯與敬仰,通過視、聽、體驗等方式,循著歷史的腳步,深刻感悟紅軍長征的偉大歷程和精神內核。寧化縣委黨校高級講師賴美華作《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專題講座,為學員們解析長征精神的內涵、核心和主線主題,鼓勵大家走好新長征路。 “我們要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跑好屬于我們的這一棒!”“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思政工作者”……學員們在學習實踐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做好新時代思政工作的思想和情感共識。 聚焦痛點難點,讓思政教育“平面”轉向“立體” 本次培訓班聚焦思政工作難點痛點,通過集中輔導和思辨交流,積極探索有效的破解對策。 福建師范大學團委書記周延鋒以《輔導員談心談話的能力提升》為題,從輔導員工作的角色認識、談心談話的育人價值和修煉養成三個方面,傳授談心談話的方法和技巧;福建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林明惠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分享了如何利用B站創新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增強課程吸引力和實效性,讓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深入人心;泉州市公安網安支隊監控中心三級警長莊霆靂以豐富多元的案例解讀了《新媒體時代網絡意識形態的挑戰與應對》,敲響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警鐘,提出實踐路徑和方向。 分組討論環節,學員們結合課程學習和工作體會,圍繞“學生網絡輿情的風險與高校思政工作的發展創新”進行交流研討,不斷探索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徑。 融入發展大局,讓思政教育“有料”兼具“有神” 作為地方本科高校,如何落實這個總體部署和任務要求,思政工作隊伍如何支撐和服務? 培訓班上,張君誠校長以《后轉型時期應用型院校再定位與再出發》為題作出解答,引領大家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什么是學校發展定位?”“誰來支撐、實現學校發展定位?”“學工隊伍為什么要關注學校發展定位?”隨著一個個問題的剖析,大家理清了學校應用型轉型、塑形與成型的發展脈絡,轉型時期應用型院校的再定位與再出發,新時期院校分類管理評價與思考等內容。 “作為思政管理隊伍的主體和骨干,了解學校發展定位、特質特征,就是了解學校的價值取向,了解師生成長塑造方向,不但特別重要,而且特別必要。”張校長的講話引來學員們熱烈的掌聲,這既是共鳴,也是認同,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學生處李生專處長分析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問題、新差距,號召大家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質量和新能力,助力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遵循教育規律、思政工作規律、人才成長規律,提升針對性和滲透性。”該校黨委副書記李莉星表示,學校將不斷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三明學院 供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