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在永春白鶴拳史館合影 拳風武韻:跨越海峽的文化橋梁 閩臺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同。自古以來,兩岸同胞就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臺灣武術界紛紛到大陸尋根認祖,并通過“世界(永春)白鶴拳大會”等武術交流活動切磋技藝,共敘情誼。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深入永春縣大羽村,探訪白鶴拳歷史起源地,聆聽老一輩講述“桃源拳術”橫跨海峽的動人故事,深刻感受拳風中的兩岸武學淵源。 實踐隊成員現場拜師學藝 白鶴展翅:傳承百年的武術瑰寶 永春白鶴拳,作為福建七大拳種之一,是中國南派武術發展歷程中誕生的一顆明珠,以其獨特的技擊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海峽兩岸享有盛譽。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現場觀摩多場永春白鶴拳的表演和教學,親眼見證這一傳統武術的精湛技藝。在拳師的悉心指導下,隊員們還親身體驗了白鶴拳的基本功和套路,深刻感受“以德制武”的精神內涵。 采訪白鶴拳代表性傳承人蘇瀛漢 傳承創新:非遺之花的時代綻放 面對時代的變化與挑戰,白鶴拳的傳承者們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探索傳承與創新之路。一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將白鶴拳的精髓傳播到更廣闊的空間;二是注重與其他媒介的融合,如將白鶴拳與電影、動畫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更多元化的文化產品,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與認同;三是做好旅游平臺建設,把武術傳播與青少年研學串聯,活態傳承非遺文化,在青年人中掀起習拳練舞的熱潮。這些努力不僅讓永春白鶴拳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也為兩岸文化交流構筑了新的基礎與載體。 本次永春之行讓青年大學生對武術文化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促進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一步,實踐隊員將繼續打卡永春特色IP,用足跡擦亮白鶴拳品牌,為探索兩岸文化交流與情感交融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明學院海峽理工學院 供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