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全國首批竹票發放儀式在沙縣區富口鎮舉行,3位村民代表拿到了與中竹(福建)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竹票,沙縣農商銀行向竹票合作項目進行“福竹貸”授信3000萬元。這是我市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兩山”轉化路徑的創新舉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三明擁有豐富的竹林資源,竹票是將竹林經營權向國有林業企業流轉后,為林權所有者制發的收益權憑證。首批竹票涉及的竹林位于富口鎮荷山村橫歷山場,總流轉面積2000畝,涉及46戶210位村民,按照期限20年、每年每畝73元的費用流轉給中竹公司。中竹公司立足自身產業優勢,盤活富口鎮竹林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多方共贏。 沙縣區林業局副局長洪華輝介紹,全區現有毛竹林50余萬畝,為解決竹林經營勞動力短缺、農民經營竹山積極性不高、竹林失管、拋荒較多等問題,沙縣區積極探索竹林經營權流轉路徑,創新推出“村企聯建·農竹聯營”(雙聯)模式,引導農民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賃等方式開展竹山流轉,并為村企合作牽線搭橋,促進竹林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 當天,村民盧伯有拿到了編號為00002的竹票。他高興地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之前管理竹林常常遇到缺人手、缺資金等困難,竹林流轉后,通過村企合作,每年每畝能拿到73元,大家有了固定收益。 為了順利推進竹票項目,去年底,荷山村召集11名村民代表、村民小組組長和黨員成立村民理事會,鼓勵和帶動其他村民參與竹林經營權流轉,實現閑置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富口鎮黨委的支持和推動下,荷山村與中竹公司達成合作。 “把竹農手中低效經營的竹林規模流轉給國企后,通過國企二產促一產帶三產促進農戶增收?!备豢阪傸h委書記朱晨燕介紹了發放竹票帶來的多重效益——租金讓農民有穩定收益,本地勞動力參與管護可以獲得薪金,村集體以土地或資金方式入股獲得股金。 改革沒有完成時。我市以發行竹票為契機,不斷探索“企業+村+農戶”竹產業鏈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推動生態保護、資源利用,促進農民增收。 (全媒體記者 陳 渴 沙縣記者站 許 琰 通訊員 姜光偉)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