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5日訊(通訊員 唐捷 江麗霞)連日來,福建省泰寧縣自然資源、供電、林業、消防、團委等多部門聯動,會同各鄉村在清明節期間對當地輸電線路走廊下的種植物進行置換,用低矮且耐火的油茶樹替代原有的毛竹、杉木等高桿植物,不僅構建起一道自然生物防火屏障,還為當地林農、村財帶來新的創收。 “以往,每年的清明前后,我們都要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對線路走廊下的種植物進行修整與砍伐,避免超高林木影響到線路供電安全。”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輸電運維班班長鄭華介紹。 泰寧縣地處福建省西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植物生長迅猛,而大部分輸電線路分布在崇山峻嶺中,線樹矛盾一直是困擾當地經濟發展與可靠供電的一個問題。油茶耐火性強,樹皮厚實,能有效阻擋火勢蔓延,其籽加工制成的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深受市場青睞。 2024年年初,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主動聯合泰寧縣自然資源、林業、消防等部門,大力推廣輸電線路走廊下種植物置換工作模式,做強“線下”經濟。政府層面出臺支持政策,對種植后第一年驗收合格的油茶林帶給予每畝1000元的種植補貼,并舉辦多場次“朽株抽新芽,油茶置換育金山”活動;供電部門與鄉村簽訂《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協議》,推行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集體承包制”簽;團縣委號召團員青年志愿加入義務置換種植活動。 截至目前,泰寧縣已完成210畝油茶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形成“線路安全、林農受益、森林防火”的多方共贏局面,每畝油茶每年可為村財和農戶創收1300多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