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沂村的中國節路燈(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圖) 東南網3月22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文/圖)李沂村位于三明市明溪縣夏坊鄉,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196戶860人。雖然生態資源、自然資源豐富,但由于位置偏僻,產業結構單一,村里的發展一直受限。如何使“百姓富”與“生態美”齊步走,成了省僑辦駐村書記黃代會攻堅的大課題。 旅游扶貧吸引人留住人 乘車前往李沂村,不必擔心錯過站。 “當你看見有中國結的地方,就到了。”村民們一定會這樣提醒你。 特別是到了晚上,李沂村那兩排鮮紅的中國結路點亮時,你很難想象,兩年前,這個沒有路燈和水泥地的村莊,村民們打著手電筒,走在泥路上的情形。 李沂村的改變,從2014年開始。 “首先當然是修橋、修路、安裝路燈。”黃代會是福建省僑辦派駐李沂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說,除了這些基礎設施建設,自他來到村里的那一天起,就開始思考李沂村的發展方向。 李沂村位置偏僻,除了山便是水,除了水便是樹。這樣一個村要發展,靠什么?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讓村里環境變美,讓村莊人氣變旺,讓村民有事做,村財能增加。”黃代會說,當他看到省道306線穿村而過,附近又有泰寧、建寧景區,他想到,李沂村或許可以發展鄉村旅游。 游客在李沂村河中游玩。(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圖) 發展旅游,最重要的是吸引人、留住人。李沂村是沿河而建的村莊,有了這河,便有了很多文章可做。 “村頭的河中央有一塊濕地,每年都有很多鳥類棲息。”黃代會說,村里用濕地做文章,建了觀鳥臺,作為入村的第一道景點。 觀鳥臺建在濕地對岸的一座小山丘上,配有望遠鏡等設施。黃代會覺得,觀鳥臺可以成為這座村打開旅游之門的一把鑰匙。 從觀鳥臺出發,沿著國道繼續往村里走,當河道與國道越挨越近,便到了李沂村。利用這河道與村落之近,村里沿著河岸修建了休閑步道、垂釣中心、水上戲臺。在河道快要出村之處,村里修建了一條蔬菜瓜果長廊。 “這一切,都是為了吸引人、留住人。”黃代會說,現在,村里正在修建一家小型酒店,可以提供吃飯和住宿。 2015年,李沂村成為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這對李沂村來說,既是肯定,亦是鼓勵。 “我們的野心并不大,但是仔細想想,只要每個月能來四五百個人,一年有5000人過來吃住娛樂,村財就能增加至少20萬元,而人來了,要吃要喝要住要玩,村民的就業問題也能解決。”黃代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