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儺舞產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是古代驅邪鎮魔的一種巫舞,經長期傳承發展,已漸漸從單純驅邪向娛樂方面轉變,成為民間的一種驅邪、祈福、喜慶的舞蹈。由于儺舞的歷史悠久,流傳于民間的漸少,故被視為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活化石。
摸田螺 到嶺下,摸魚抓蝦摘西瓜 在田間抓魚摸蝦的樂趣,生態魚的肥美鮮香,這似乎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兒時記憶。但是在新橋鄉嶺下村,所有的記憶和味蕾都會被重新激活。 嶺下村周圍高山環繞、峰巒起伏,村內溪流潺潺、農田密布,宛如世外桃源,是一座集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的傳統古村。 村里有保存較好的清朝建筑——嶺下私塾館和四進式庭院“郎官第”,院內陳列有花轎、龍燈、板橋燈等民俗物件,以及舂米杵臼、犁耙蓑笠等農耕用具。 稻田養魚是嶺下村傳承已久的特色農業。稻花魚吃稻花長大,鮮香味美;稻花魚還可以清理害蟲,大米不僅生態,而且入口糯而留香,這種和諧共存的特色種養方式,在嶺下村存續了400余年。 如今,嶺下村的稻花魚養殖面積達到了400多畝,所產稻花魚聞名十里八鄉,每到花盡谷黃,農民開始放水抓魚時,吸引了縣城的許多居民前來搶購。2017年,嶺下村從建寧縣引進種植蓮子165畝,村民把稻花魚放進蓮田,不僅是天然無公害產品,而且想吃就撈,成為了嶺下村民宴請親戚朋友的美味佳肴。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