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遠方“走”在畬鄉
2019-04-17 11:14:01?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醉美古厝盤:小橋流水古民居 走進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沿街往北不遠,穿過連片竹林掩映的通幽曲徑,靜謐而美麗的龍吳村直映眼簾,枝葉婆娑的大樹下,錯落著幾間畬族農家小厝。在這個茂林鋪展的小山村,橫臥著一座修繕一“新”的羅兜祠。這是王審知攜母征戰至青水一帶期間,其母親徐氏夫人因病逝世,王審知便就地安葬了母親,并留下一批親兵守陵。五代時期,王審知第四子王延政的后代來此居住,并建祠,取名“羅兜”。每年農歷八月,全省各地及浙江、江西、廣東的王氏后裔均前往青水畬族鄉龍吳村閩王后裔朝拜地“羅兜祠”祭祖。通過宗族姓氏文化,不僅打響了畬鄉文化旅游品牌,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 羅兜祠的修繕只是散落在青水畬族鄉境內眾多古民居整體修舊如舊的一個縮影。青水畬族鄉是三明市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有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稱,擁有完整的畬族建筑、語言、服飾、民間故事等畬族文化、傳統村落文化。 2017年青水畬寨景區成功入選國家3A級旅景區。景區內現存畬族古建筑260座,其中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170座、土樓4處、廊橋3處、民間信仰場所122所,商周遺跡2處、革命遺址49處,永寧橋、化龍橋其形制在我國比較罕見,特別是永寧橋的靈元宮和戲臺全屬歐洲鏡框式舞臺,在我國乃至西歐更為罕見。當地還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開閩文化,曾是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九軍團駐址。 “小青瓦、白灰墻、坡屋面、翹屋脊,畬族古建筑看不夠。我們的客戶來到這里都贊不絕口?!比菪』飶埼膭铀诘墓驹诙嗟乜疾爝x址后,毅然決定投資近百萬元在青水集鎮修繕一座舊祠堂,開設剪紙藝術館。目前,剪紙藝術館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并命名為“以樂剪紙館”,每天來往的游客絡繹不絕。 “第一次來這里玩,真是讓我們耳目一新,看了這些畬寨鄉土味十足的田園風光,心情特別好……”4月7日,正值青水畬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畬族文化節,慕名而來的漳州游客小許正在欣賞古民居前的油菜花,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游客欲來,硬件先上。青水畬寨景區已經建設好沿河景觀休閑步道,將青水畬族村的永寧橋到滄海畬族村的化龍橋連為一體。沿河的龍昌坊、龍長坊、龍德堂、冬發堂這4座古厝也成為步道邊盤亙于青山綠水之中的耀眼明珠,讓游人們在古山、古水、古橋、古民居、古村落組成的山水畫中流連忘返,同時,游客在步道上休閑健身,遠離城市的喧囂,沉浸于“森”呼吸的慢節奏生活中…… 追尋舌尖味:畬家美食畬家釀 吃烏米飯、品清明糖、嘗畬家釀紅酒……每一位來青水游玩的客人都要品嘗一番畬家美食,品嘗后還不忘打包一些作為“伴手禮”贈送給親朋好友。 “今天賣出了好多我自家制作的烏米飯,收入近千元。收入是次要的,令我更高興的是通過我們的畬鄉美食文化,讓更多人知道青水、了解畬鄉?!薄叭氯碑斕欤诋屶l風情園的畬鄉美食一條街上設點擺攤的青水村民鐘微笑開了花。 “我們在挖掘畬族美食的同時,還根據每一種美食的特點進行適當改良,讓口味更鮮美。”鐘程說,目前,已經擁有畬族美食近百種,今后,除了繼續挖掘外,還要在已有的美食中,努力在包裝及制作上下功夫,逐步走向市場化運作。 青水畬族傳統美食起源于周朝,興盛于明清,被稱為“古畬族傳統農耕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畬族傳統美食最早源于山水農耕文化,畬族先民長期過著隨山而種的游耕山地農業生活,雖也租種當地地主的水田種水稻,但所種的大米基本都用于交租,所以一年四季以番薯、玉米等雜糧為主食。 畬族百姓還有將當地的土特產及美食制作擺盤的習俗,叫作“畬鄉創意擺盤”,有“五谷寶物、雜糧寶物、農土特產”等項目,擺盤盤品高度70厘米至1米多,盤盤花枝招展。 創意擺盤美食藝術在青水畬族鄉廣泛運用于婚嫁禮儀、壽誕慶豐、傳統佳節、民俗活動等,是畬鄉獨有的供品文化,也是集物資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于一體的畬族特有的文化遺產之一。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