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腸,詮釋絕對忠誠——追尋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英雄足跡
2019-07-22 16:28:40?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樹湘塑像 天地英雄氣,斷腸鑄忠魂。 “七一”前夕,湖南省道縣烈士紀念園,一幢木墻黛瓦的方型建筑格外莊嚴肅穆——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建成開放。 “陳樹湘在紅軍長征時期,率領紅三十四師擔任紅軍總后衛,受重傷被捕后毅然斷腸明志……”7月1日,聆聽著慷慨激昂的講解,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瞬間重現。 紅三十四師,主要由三明籍紅軍戰士為主的閩西英雄兒女組成。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陳樹湘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絕對忠誠。 英雄革命橫掃千軍 “做長工,打短工,一年到頭兩手空;挑擔子,拉車子,一年到頭餓肚子。”這是陳樹湘組織農民運動時自編的歌謠。 1905年3月,陳樹湘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福臨鎮。從小給地主當童工的他,在毛澤東、何叔衡等湖南早期共產黨教導下,16歲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從贛南到閩西,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陳樹湘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932年5月,陳樹湘受福建軍區委派,來到寧化曹坊獨立五團,準備組建獨立師。”寧化縣委黨史與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龔翠英介紹,陳樹湘從此開啟了在中央蘇區的革命實踐。 “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如今,走進寧化縣曹坊鎮,依然可以看到不少與陳樹湘有關的革命遺跡。在這里,陳樹湘指導獨立五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漸漸地,“虎五團”在周邊一帶名聲大震。 1932年7月下旬,獨立七師在寧化縣城宣告成立,陳樹湘任師長。英勇善戰的獨立七師,不僅消滅了盤踞在寧化的匪部,還到中沙、河龍、安遠等地,開展游擊斗爭活動。 《寧化黨史資料》記載:“1933年2月,獨立七師進駐泉上,并擊潰童子軍的進犯。此后,獨立七師轉戰建寧、泰寧、將樂、歸化、清流等地,軍威大振,令敵人聞風喪膽。” 1933年3月,獨立七師開赴上杭舊縣整訓,以獨立七師為基礎,擴充新編為十九軍。《寧化黨史資料》載明,1933年6月,紅十九軍奉命縮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四師。 紅三十四師從此應運而生。紅三十四師下轄3個團,即一○○團、一○一團、一○二團,其中一○○團、一○一團的團長分別為韓偉和陳樹湘,這兩個團的成員基本為寧化籍革命子弟。 1933年7月,東方軍進入寧化,開始入閩作戰。“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三十四師編入東方軍序列。此后,紅三十四師配合東方軍攻占寧化泉上土堡,解放了寧化、清流、歸化等地。”龔翠英如數家珍。 1934年3月初,紅三十四師隨紅五軍團在閩贛省黎川縣城以南的團村一帶進行設防,阻擊敵軍進攻。4月下旬,紅三十四師奉命堅守閩贛省泰寧縣城,戰前中革軍委任命陳樹湘為師長。 進攻泰寧的敵人,是蔣介石主力湯恩伯縱隊八十八、八十九師,戰斗打得十分慘烈。陳樹湘率部同仇敵愾,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但終因敵強我弱,紅三十四師奉命撤出泰寧縣城。 1934年5月初,紅三十四師奉命在泰寧縣梅口地區設防,阻擊敵人向閩贛省建寧縣進攻。從梅口撤出后,紅三十四師又奉命開往贛東南,并先后參加廣昌縣高虎腦、驛前戰斗。 1934年9月,紅三十四師奉命開赴贛南興國縣城以北,全力阻擊敵軍周渾元縱隊。龔翠英說:“這是紅三十四師在中央蘇區戰場上參加的最后一次戰斗。”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