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腸,詮釋絕對忠誠——追尋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英雄足跡
2019-07-22 16:28:40?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英雄斷腸千秋凜然 英雄斷腸,千秋尚凜然。陳樹湘臨危受命,護衛中央,聽黨指揮,絕對忠誠。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奉命率部擔負全軍后衛,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12月1日,紅三十四師經過三天三夜的血戰,成功掩護中央機關和中革軍委縱隊、主力紅軍順利渡過湘江。 可是,頑敵湘軍和桂軍切斷了去路,炸毀了渡江的浮橋。“紅三十四師及紅六師一個團被隔在湘江之東,并處在湘軍、桂軍、中央軍三路敵人的包圍之中。”紅三十四師第一○○團團長韓偉,在《紅三十四師浴血奮戰湘江之側》里回憶。 “在形勢萬分緊迫的情況下,陳師長召集師、團干部緊急會議,作出兩條決議:第一,從敵人薄弱部位突圍出去,到湘南打游擊;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 經過英勇作戰,陳樹湘率領紅三十四師余部終于突出重圍,轉戰廣西灌陽和湖南道縣、江永、江華一帶。不幸的是,12月12日,在江華牯子江渡口搶渡瀟水時,陳樹湘腹部中彈,傷勢嚴重。 “15日,身負重傷的陳樹湘在道縣四馬橋鎮塘坪村馮督廟,組織力量掩護余部突圍,與敵人戰至彈盡糧絕,同一名警衛員一起不幸被俘。”道縣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負責人唐小峰介紹。 紅軍師長被俘,對敵軍而言,無異于如獲至寶。他們一邊邀功請賞,一邊企圖從陳樹湘口中得到紅軍情報。然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樹湘毫不動搖,拒醫絕食,身體越來越虛弱。 敵人無奈,只好于12月18日拂曉,將陳樹湘押解至道縣縣城。當行至蚣壩鎮石馬神村時,陳樹湘乘敵不備,在擔架上忍著劇痛,奮力從傷口伸入腹部,掏出自己的腸子迅速絞斷。這一年,他才29歲。 站在英雄壯烈犧牲的地方,今年86歲的許瑛一臉凝重地說:“幾個人抬著擔架路過麒麟廟,那里有兩棵冬青樹,他們就在樹下休息。這時候,陳樹湘毅然決然地絞斷了腸子。” 家住麒麟廟附近的他,從父親那里聽說了這個故事。而許瑛的哥哥許杰,則目睹了陳樹湘斷腸后的慘烈景象:擔架上的陳樹湘衣衫破爛,右手因絞斷腸子而沾滿了鮮血。 如今,在陳樹湘英勇就義之地,當年廟旁的幾棵冬青樹,枝繁葉茂,無聲地見證著悠悠往事。 英雄故事始終傳頌 雖然85年過去了,但是英雄的故事依然被人銘記,英雄的壯烈始終被人傳頌。 一座高2.9米,正在吶喊的陳樹湘塑像,讓人一進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就迅速感受到了英氣逼人的視覺沖擊力。“2.9米,寓意著陳樹湘29歲光榮犧牲。”唐小峰告訴記者。吶喊的戰士形象,彰顯了陳樹湘英勇善戰的昂揚斗志和精神 風貌。 “堅定的信仰——菜農出身的革命骨干”“聽黨指揮——-勇往直前的紅軍驍將”“牢記使命——長征路上的絕命后衛”“絕對忠誠——共產黨員的光輝榜樣”。展館共分為4個部分,生動的展板內容吸引了一批批瞻仰者駐足觀看。 整個陳列室按時間順序,完整展示了陳樹湘烈士光輝的革命歷程、偉大的英雄壯舉,尤其是他斷腸明志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感人故事。“自從陳列室開放后,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少時有二三千人,多時達四五千人。”唐小峰說。 7月1日,道縣醫院退休職工歐娟,帶著9歲的雙胞胎外孫女專程前來參觀。“讓孩子們從小了解英雄故事,紀念革命先輩,弘揚紅軍精神。”她說,紅色基因就是要一代代地傳下去。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當年,參加長征的8.6萬中央主力紅軍,經歷湘江戰役后僅剩3萬多人。而包括三明籍英雄兒女在內的2萬多閩西子弟,過半壯烈犧牲。特別是作為紅軍后衛的紅三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沒。 青松翠柏,綠樹成蔭。烈士紀念園內,剛剛遷移到這里的陳樹湘烈士墓,與紅三十四師烈士墓互相守望。英雄不能忘記!在陳樹湘烈士墓與紅三十四師烈士墓前,一批批瞻仰者依次上前為英雄送上鮮花,向英雄鞠躬…… (三明日報記者 李遠明 李順亮 曾鳳清 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劉才恒)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